
李清照,号“易安居士”,是宋代婉约派代表词人,被誉为“千古第一才女”“一代词宗”。她的词婉约清丽,音律谐婉,感情真挚;善用白描手法,独具一格,被称为“易安体”。她尤爱以花为题材和象征,她的词里有“知否,知否,应是绿肥红瘦”的婉约,亦有“何须浅碧深红色,自是花中第一流”的高洁,有“帘卷西风,人比黄花瘦”的相思,亦有“风住尘香花已尽”的凄美,写尽了自己漂泊跌宕却像花一样美丽的一生。卫淇以唯美浪漫的笔触,结合李清照生平及历史背景,精读现存仅有的五十首易安词。全书共分五卷,细腻解读李清照天才少女的才思、新婚爱情的甜蜜、青州屏居的淡泊、南渡漂泊的磨难、晚年独居的凄凉。史料掌故翔实可信,诗词赏析新颖精妙,文笔细腻灵动,引人遐思。文后特附李清照诗文辑录,她的诗磊落大气,文章如《词论》《打马赋》等皆为妙品。
《小诗词》紧贴语文教材课纲,选本涵盖小学-初中-高中必背220篇诗词与古文,每篇分为【原文】与【积累】两部分,注释浅白,不过度翻译,不破坏孩子的语感、美感和想象力,只求适当积累,“书读百遍,其义自见”。《小诗词》赠习题册,题型设计应试而灵活,可加深理解、巩固记忆。设有【选择】【判断】【填空】【排序】【识别】【飞花令】,是考试测验、课后复习的抓手,也是家庭互动游戏,培养古文兴趣的工具。
王国维说:“唐之诗,宋之词,元之曲,皆所谓一代文学也,而后世莫能及焉者也。”词又称“曲子词”“曲子”,它的产生、发展、创作和流传都与音乐有着密切的关系。词的起源较早,最初主要流行于民间,从《诗经》《楚辞》及汉魏六朝诗歌里汲取营养,大约到中唐时期引入了文坛,发展成为固定的文学样式,唐末五代时期开始流行,到了宋代,进入了全盛时期。
唐朝承接隋朝,历经将近三百年,无论文治武功,还是社会经济、文化等各个方面,都可以说是中国数千年封建社会的顶峰,曾出现过“贞观之治”“开元盛世”的封建社会*鼎盛时期,也曾有“安史之乱”“泾原兵变”等民不聊生的悲惨境况。单从文学而言,中国是诗的国度,唐朝是中国诗歌的顶峰,是中国诗歌发展的黄金时代,云蒸霞蔚,名家辈出。诗歌是当时文学的最高代表,成为中国传统文学坚实的重要组成部分,也是中华文明亮丽的风景线。唐诗与宋词、元曲并称,题材宽泛,众体兼备,格调高雅,是中国诗歌发展的奇迹,对中国文学的影响极为深远。历朝历代的文人都奉唐诗为圭臬,奉唐人为典范。
马克·斯特兰德,影响一代美国诗人的桂冠诗人,一生获奖无数,其诗歌被翻译成30多种语言。他被称为“深沉的异化哀悼者”,他机敏、克制,以深刻的智慧讲述我们被遮蔽的生活故事:有关现代生活的孤独、被异化、焦虑,以及面对广阔世界时的无力感。《我们生活的故事》完整收录了斯特兰德前半生6部重要的诗集,辑录的108首佳作包括广为流传的《食诗》《新诗歌手册》《美好生活》《献给父亲的挽歌》《来自漫长而悲伤的聚会》《保持事物的完整》等名篇。该诗集是当年度美国国家图书奖提名作品、《波士顿环球报》年度好书。
本书稿收录著名诗人流沙河先生的诗作80余首,为流沙河之弟余勋禾先生从作者已出版过的几本诗集中精选而成。晚年的流沙河不愿以“诗人”定位自己,然而他这一生显然与诗歌“脱不了干系”。尽管他在古典文学、训诂学、考证学、文字学等方面也卓有成就,但诗歌是他一生中最重要的成就,他一生的颠沛流离、磨难艰辛都浓缩在他的诗作中。这些诗作大都是他对生活的感悟和歌颂,不同时期有不同的风格,但是都具有叙事性强,通俗易懂的特点,有的诗歌画面感极强,如《电车上的小姑娘》《未来的妈妈》。《梦西安》真实地记录了作者当年被迫避难西安期间的心境,读来令人感慨万千!本书收录的诗歌,创作年代从1949年到1989年。40年风雨,浓缩在这两百多页的文字中,流传后世,自有它值得传播的价值。
里尔克,奥地利著名诗人,被誉为20世纪伟大的德语诗人之一。《杜伊诺哀歌》为里尔克晚期代表作,也是20世纪德语诗歌的精品。该作为里尔克一生的经验和思辨的结晶,代表了里尔克诗歌创作的至高成就,同时也是成熟期的里尔克艺术风格的集大成者。本书著者刘皓明教授长期致力于德意志文学和哲学的研究,对里尔克《杜伊诺哀歌》的翻译和研究亦耗时十余年。因此,此书可以说是国内迄今为止对里尔克作品研究的较富深度、厚度和广度者,极具学术和文化价值。本书集翻译、注释、解读、评论于一体,不仅对诗歌《杜伊诺哀歌》的字词作了详尽的注释,更在述评部分对作品进行逐行分析和解读,同时还阐述了作品在诗人诗学上的生成过程及其更广泛的诗学意义。这些解读以及诗学的讨论建立在对西方现有《杜伊诺哀歌》乃至里尔克研究全面考察的基础上,同时充分体现和融汇了作者自己的独创观点和研究。
《乘着歌声的翅膀》是德国诗人海因里希·海涅的诗歌精选集,诗集精选了其从1816年到1855年创作的上百首诗歌作品。前期主要围绕爱情、理想及信念为主题,具有浪漫主义特点,而后期则主要偏重于社会现实和革命思潮,运用夸张的讽刺、离奇的譬喻、民间的传说、个人的幻想、风趣的对话等创作手法,使诗的思想性和艺术性达到完美的统一,成为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结合的范例。
本书是对国学经典《诗经》的重新解读,并主要以诗经中爱情相关的篇章为主。两千年前的爱情在田园牧歌里生根发芽。2010年度“世界最美的书”评选日前揭晓,中国古籍经典《诗经》一举夺魁。没有直白的文字,对不起《诗经》原初的情感冲动,没有含蓄的表达,难以让《诗经》的爱情委婉动人。不妨当个手摇木铎的采诗官,奔走于千顷沃野,弯下腰,采摘着属于自己的快乐、忧伤,生活的每一个片段,不加修饰,都能吟出动人的乐章。
《唐诗日历2020》是由知名自媒体人、畅销书作家六神磊磊精选唐诗366首编撰而成。作者以现代人的视角精心解读这些唐诗,让你轻松了解每一首诗背后的故事,领悟生活哲理,感受诗词之美。
《桂花》是著名诗人阿多尼斯中国题材的长诗,记述了诗人2018年九、十月间的中国之行,尤其是皖南和黄山之行的印象、感受和思考。整部长诗由50首相对独立的诗作构成,字里行间随处流露出他对中国的自然景观和悠久的历史文化的热爱,以及他对中国人民的情谊。友谊是长诗《桂花》的基调之一,阿多尼斯对中国自然、文化和友人的深情厚谊在诗中溢于言表。他眼里的中国,“不是线条的纵横,而是光的迸发”。他心中的中国女性,是“云翳的队列,被形式的雷霆环绕,由意义的闪电引导”。他在长诗的尾声写道:“友谊是否可以声称:唯有自己才是世界的珍宝?再见了,孔子,再见了,黄山——男主人!再见了,桂花树——女主人!太阳在追随诗人们。”以此来向中国自然和文化致意。整部作品不拘一格,与众不同,叙述、沉思与想象熔于一炉,语言瑰丽而奇峻,意象丰满而密集,堪称兼具思想性和艺术性的佳作。尤其值得指出的是,阿多尼斯这位世界级大诗人,以整诗的篇幅和发自肺腑的激情,通过高度艺术化的形式书写中国,这在中外文学交流史上是罕见的案例。
我爱这温柔的驴子,它沿着冬青树走着……比蜜蜂花更温柔的珍贵记忆居住在我悲喜交集的心里,像一座花园,满是少女……天主啊,从我的心头驱走文学的和别的顾虑吧,让我忘掉自己……选自《从晨祷到晚祷》《报春花的哀伤》《圣母与十四行诗》等几部诗集的近百首诗与诗剧《一天》,将带领读者走进雅姆温情、真挚、虔敬的精神世界。雅姆自成一家,拒绝象征主义或自然主义的任何标签。他是一位“爱驴子的诗人”。善良真诚的天性、对圣洁心灵的向往和对朴素事物的热爱,是他全部诗歌的出发点。他用他的语言天才,把日常生存的众多场景和事件,编织成了富于韵律、闪闪发光的诗篇。译者树才既是翻译家,也是诗人,现就职于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,著有诗集《单独者》《节奏练习》《春天没有方向》《去来》等。诗人译诗,这是一场诗人的灵魂交流。
有趣又好读的诗词入门读本。在故事中与壮美山河相遇,在经典诵读中培养孩子的审美,用唐诗宋词奠定一生的国学根基。这是一本写给青少的诗词经典课外读物,精选了历代歌咏山川盛景的诗词经典。作者所关注的是经典诗词背后隐藏的那些个体的沉浮荣辱、家国情怀,以及诗人们对时代深沉的温情与眷恋。让小读者在课本之外看到一个异常丰富的大千世界,铭记这些镌刻在中国人血脉中的万水千山……在经典诵读中引领孩子见天地、见人间、见万象、见真情。
本书是著名诗人张新泉先生近十年的诗作结集,收录诗歌一百多首,按创作时间分上下两辑,由吉狄马加作序。作为鲁迅文学奖获得者,张新泉的诗有着强烈的个人风格,关注眼前和民生,不做无病呻吟,他的诗歌中有铁器的撞击之声,铿锵冷冽。
这是一本唐朝才女鱼玄机的词传。本书通过梳理鱼玄机的诗词,讲述她坎坷而又曲折的一生,旨在解析诗词之美的同时表达女性自主意识的觉醒。忆君心似西江水,日夜东流无歇时。她是十二三岁就写出“根老藏鱼窟,枝低系客舟”的天才诗童,因真心错付,从此纵身情海,成为美艳风流的女道士。
《到马路对面去》是诗人徐电的第一本诗歌总集。共有《无风》、《无常》、《莫名》、《失语》、《云起》、《止语》6个篇章。该诗集是诗人徐电2010年至2017初的创作成果,共206首诗。体现了诗人创作风格和创作心境的转变,字里行间都透露着诗人坚持良知和善的生活态度,以及对宇宙万物欢喜专注和充满爱意、诗意的表达。
有趣又好读的诗词入门读本。在故事中与风雅诗意重逢,在经典诵读中培养孩子的审美,用唐诗宋词奠定一生的国学根基。这是一本写给青少年的诗词经典课外读物,辑录了上古神话传说、名人典故、寓言故事等,让小读者在了解诗词中常见的典故外,充分理解诗人的所思所想,体会诗词作品中丰富的情感内核和时代精神,感受古典文化的博大精深。
《往识集》中的每一首诗作都洋溢着正能量,都有一股继往开来、催人奋进的正气,都承载着中华文化优秀传统,都体现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,告诫人们要记住中国历史发展的脚步,勿忘中华文化的优秀传统,惩恶扬善,涤荡世风,传承文明、振兴中华。
本稿属于经典名著“精粹品读”系列。在《元曲三百首》中精选大众耳熟能详的优秀的篇目,篇目选取上力求经典,配合元曲这种特殊文学形式来进行深入讲解,符合阅读体验,为读者提供更好的学习元曲的资料。